肖金光被一則電視新聞激怒,質問劉華清:誰說中國不打算造航母了?

省街 114 0

文/海科論應州

1987年,開國將軍蕭金光從海軍司令的位置上退下來,至今已有七年之久。

老將軍已經84歲高齡,身體一直不太好,前幾年患了結腸癌,雖然幾乎痊癒了,但身體也不像以前那麼虛弱了。

老將軍態度比較積極,那幾年一直在寫回憶錄。當然,老人此時已經力不從心,只能靠聽寫。具體的寫作工作由書記和海軍黨史資料蒐集室的同志們做。

日子過得平淡而充實,直到有一天,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在老將軍平靜了許久的心中激起了波瀾。

那是1987年3月下旬的一天,蕭金光突然聽到一則電視新聞,說中國不打算建造航母了。

蕭金光不敢相信,他那張早已失去喜怒哀樂之色的臉,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將軍的憤怒,雖然沒有如雷貫耳,但分量也非同一般。

周圍的工作人員屏住呼吸,沒有人敢多說話……

一、30年海軍司令

已經卸任七年了。有必要對海軍如此關注嗎?

說起來,肖金光對海軍的感情,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肖金光將軍在1950年成爲人民海軍第一任司令員,開始了長達30年的任期。

有歷史知識的人可能會說,爲什麼第一任海軍司令員不是張愛平將軍?

的確,在我軍歷史上,海軍建設的起點是1949年4月23日,張愛平將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寺成立華東軍區海軍。

當時張愛平將軍擔任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委。

但大家要注意,這支人民海軍只是華東軍區下屬的一支部隊,並不是國家海軍。

真正全面建立海軍大支部的是蕭金光。

1950年4月,毛主席親自命令當時擔任湖南軍區司令員的蕭金光擔任海軍司令員,全面推進了海軍建設。

熟悉軍史的人都知道,蕭金光擔任海軍司令員的角色,讓陸軍各大野戰軍對四野羨慕不已。

爲什麼?

1949年10月,四野參謀長劉亞樓出任空軍司令員。

轉眼間,一直在四野工作,曾任四野十二兵團司令員的蕭金光又出任海軍司令員。一個野戰軍有兩個軍種司令員,太神奇了!

張愛平爲什麼沒有直接晉升爲海軍司令員?大概是因爲當時他還年輕,雖然能力不能說,但是一個大軍種的司令員不僅靠能力,資歷和威望也是非常必要的一部分。

在這方面,蕭金光是完全足夠的。尤其是他獨立自主的能力,深受毛主席的信任。

早在抗日時期,蕭金光就擔任八路軍陝北留守兵團司令員。日軍西渡黃河,邊疆防衛胡宗南從關中出征。

當時蕭金光是中共中央持刀護衛,孤軍奮戰。三大主力師全部分散出去。蕭金光手頭人不多,靠意志和智慧挺身而出。

解放戰爭時期,他向東北挺進。當初東聯打不過杜玉明,被迫退到北、西、南三滿。蕭金光是南滿的軍事領導,他苦苦支撐危機。他和黃克誠是東北的兩個怪人,南蠻又有幾個南蠻郡,幾次頂住了杜玉明的圍攻,把棋子變成了大車。

海軍的建設是一件創舉,蕭金光擔任第一任司令員是對的。

做出了哪些貢獻?如海軍艦隊的編纂、海軍學院的建設、思想矛盾的消除、核潛艇的蓬勃發展。

太多了,無法細說。我們只談一個大家都比較清楚的:海軍三大艦隊定型。肖金光上任後,先後建設了青島基地和華中、華南軍區海軍,加上張愛平創建的華東軍區海軍,奠定了海軍在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的基礎。

從後來者的角度來看,我們都自然接受海軍分爲三大艦隊的基本現狀。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很奇怪?

這有什麼奇怪的?從年的角度來看,從頭開始建設一支龐大的海軍,直接放在普通人身上。爲什麼是三大艦隊?爲什麼不是四大艦隊?爲什麼不是八大基地?爲什麼不按照艦艇類型劃分?爲什麼不按照美軍的模式,我們也弄幾支亞洲艦隊,歐洲艦隊,北美艦隊?

當然這是開玩笑,無論做什麼工作,我們潛意識裏都尊重主動權。學習是,鼻祖需要拿出一個基本模板,供後人參考、遵循、延續。最好拿出來成型,或者差一點,基本方向是正確的,後人可以沿着這條路不斷進步。

而千萬不要搞出一個半成品甚至是殘次品甚至是方向完全相反的東西。如果方向是歪的,未來的後繼者會花費無數的努力去改變它。消極的典型是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列艦主義。日本海軍吃了多少苦,看看大和號就知道了。

肖金光將軍的價值在於,三大艦隊的模式完全符合我國的海防戰略,直到現在,它仍然是一個非常科學合理的戰略劃分。

毛主席對蕭金光的舉動如此認可,以至於在軍中說了一句震驚世界的話:“蕭金光是一輩子的海軍司令,他在這裏,海軍司令不容易。”

蕭金光此後一直擔任海軍司令,他擔任海軍司令直到1980年,長達30年!這一紀錄估計是史無前例的。

蕭金光多次向中央遞交辭呈,該更換小夥子了。1980年才卸任。

30年的感情,怎麼可能沒有小事一樁!

二、航母提案

隨着歲月的流逝,海軍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在世界戰略格局中,海軍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肖金光雖然已經老去,思維和悟性也變得敏銳和睿智,但他絲毫沒有衰落。

在任期間,他一直在推動戰略核潛艇的建設。

這不僅僅是海軍的事情,而是一個國家核力量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美國和蘇聯都有。這是在發生核戰爭時,除了陸基和空基核導彈發射平臺之外,最安全、最有潛力的核武器平臺。

家裏有個老人,像個寶貝一樣,我實在想不出其他詞來形容肖將軍了。

關於航母,肖金光也很早就提出了想法,他很早就反對像二戰時的日本或蘇聯軍隊那樣建造一堆愚蠢的船隻。他清楚地看到,那只是在海平面擴大面積,就像農民砍柴燒地清理耕地一樣,事半功倍。

只有建立起強大的航母艦隊,海軍立體化,遠洋化,獨立自主,能離開近岸,才能真正擁有海上的話語權,纔是真正的大海軍,而不是北洋海軍

可惜肖金光執掌海軍的時候,我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特別落後,甚至連海軍基礎設施都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根本沒有什麼吞金巨獸當航母。

因此,一度有人反對肖金光的提議,認爲他是“大海軍主義”,太盲目,過熱。

反對者說的有一定道理,在當時的經濟社會條件下,確實不適合強行下水航母工程。

但老將軍心裏明白,這件事是個長期的事情,像核武器一樣,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自信,一萬年後才能生產出來。

蕭金光下臺後,仍然沒有放鬆對世界海軍強國的觀察,沒有放鬆對我軍海軍建設的研究,甚至還寫了回憶錄,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關於海軍建設的。

因此,如果你不瞭解蕭金光將軍30年海軍司令的歷史背景,你就不會明白。當老將軍在電視上聽到中國沒有建造航母時,他感到困惑、困惑,甚至憤怒。

誰爲此定下了基調?這是爲了什麼?海軍改變了現有的政策嗎?

肖金光趕緊讓祕書聯繫海軍,問問劉華清司令員有沒有時間過來,談談航母的事情。

碰巧,劉華清當時也在電視上看到了,他趕緊去肖金光家,詳細談了談航母的建造。

肖金光帶着一點憤怒,用質問的語氣問劉華清,誰說中國不準備建造航母了?你知道這件事,你之前沒抓到這件事嗎?

劉華清連連點頭,說之前抓到的事情還在繼續,沒有中斷。

肖金光重申了他擔任海軍司令初期所倡導的近海防禦戰略。

T這裏有三個主要的思路:

1。近海防禦是一個戰略概念。它所指的近海作戰只是一種主要的作戰形式和作戰海域,不可能也不應該被排除在中遠海作戰之外。

2。近海防禦是主動防禦。它不是呆在近海水域等着被打。僅僅從事近海作戰不能保衛近海水域。防禦也應該注意進攻,爲了防禦而攻擊。主動防禦是進攻性防禦。

3。從未來反侵略作戰的實際來看,海軍將在敵我海上交通線上開闢獨立戰場,保護我運輸艦隊,打擊敵方運輸艦隊,進行攻擊游擊戰,以及潛艇巡航攻擊敵方艦船,戰略核潛艇攻擊敵方重要軍事目標,這些都是牽制敵人、消滅敵人的有效手段,在戰略反攻階段,需要在中遠海洋作戰

一切都指向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必須建造一艘航空母艦。

劉華清略顯沉重地說,老司令員提出的這些正確意見,早已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裏。

劉華清也主張建造航母,但建造航母實在是太苦了,當時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還不夠,所以國內衆說紛紜,可以理解。

肖金光勸說劉華清向中央軍委再提航母,並督促。

兩位老將軍都嘆了口氣。

三、劉華清的願景

論當代中國海軍的功勞,肖金光將軍和劉華清將軍,一個是NO.1,一個是NO.2。

劉華清將軍對航母的追求、渴求、焦慮,恐怕不亞於肖金光。

其實,關於航母的建造,中央處於戰略之巔,早在意料之中。

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在不同場合說,中國缺少大船,受制於人,一定要有一些大傢伙。

早在1970年,仍任國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的劉華清被調入海軍,擔任海軍船舶工業領導小組主任。這個小組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發展中國海軍的大型艦艇,包括被公認爲強國象徵的航空母艦和核潛艇。

劉華清充滿希望和激情,收集了二戰期間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包括日本的航空母艦資料,並主持編寫了一份《關於航母建設的初步意見》。

當時,我們極度缺乏相關人才,雖然滿懷激情,但缺乏一些科學和理性。《意見》中提出的建造航母的期限只有三年。

當然,劉華清領導的集團並不是說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可以用三年時間建造一艘航母。相反,有了相應的技術條件,三年時間就可以建造一艘航母。

1975年,劉華清再次向中央提出了改進型的建造計劃。在這個計劃中,建造期限被拉長了艾德,並改成七年造船,十年形成作戰有效性。即使這個週期不能完成,20年內至少要建造一艘國產航母。

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鄧小平對這個方案很感興趣,責成海軍進行論證研究。

1980年5月,有航母夢的劉華清有機會實地觀摩。

今年,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隨軍事代表團訪美,考察訪問的最後一站是聖地亞哥海軍基地。

五角大樓負責人布朗將在這裏導演驚險的“大結局”,以便爲CCP第一位高級領導人的來訪製造更大的“轟動效應”

劉華清受邀踏上Hawk號航空母艦

網上盛傳的劉華清將軍所謂的卑微身影,以及美軍故意不讓我們碰航母部件,其實都是假設。

美國人的目的是展示他們武器的威力,就是讓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們感受到壓迫感,看不見摸不着,怎麼能達到目的呢?

劉華清幾乎走遍了KittyHawk的關鍵部位,看到了很多關鍵和敏感的設備。

有必要說,即使放在今天,也讓一些所謂的軍迷朋友在航母的所有敏感部位走動,確保他們走下來會頭暈。無數高精度技術、無數金錢、無數精密儀器製造出來的武器裝備,如果普通人一眼就能泄密,這種東西堪稱科幻!

劉華清震驚了,造航母、強海軍越來越成爲他堅定的追求。

於是在1987年的這個消息之後,劉華清在蕭金光的鼓勵下,再次找到軍委總部領導,重新彙報了加快建造航母的想法。

1987年11月,鄧小平親自任命劉華清爲中央軍委副祕書長,並委以重任,督促軍隊裝備現代化建設,使他成爲繼聶榮臻元帥之後共和國國防科學研究和武器裝備戰線的又一領軍人物。

接下來的十年是劉華清政治和軍事生涯的巔峯,在他的推動下,航母的建造逐漸從閉關走向務實,從儲備人才走向技術準備。進行了實質性的準備。雖然航母夢還是一個遙遠的夢,但夢裏至少有輪廓,夢裏至少有方向。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駛入中國大連港。

2004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航母項目下水。

2011年初,劉華清“走了”。老將軍無怨無悔,中國第一艘航母已經即將問世。我們有很好的想象力,有關方面一定安排他實地看了正在建造的航母。

2012年9月,遼寧艦正式服役。

的那一刻,蕭景光和劉華清兩個名字在人民李的史冊上閃閃發光永遠不會褪色的伯丁陸軍海軍。

標籤:

留言評論

  • 這篇文章還沒有收到評論,趕緊來搶沙發吧~